|
|||||||
獲獎作品名稱:西域古韻與現代鋼構的交響——高臺民居的新樂章
參賽學校:新疆大學、新疆工程學院
參賽學生:張恒、鄭志浩、單志涵、陳瀧、劉沉松、郭尚杰、劉瑩瑩、趙華杰、任泓霖、楊波
指導教師:韓建紅、田盼盼、韓霞
一、喀什高臺民居介紹
高臺民居,是建立在一座黃土高臺上的傳統民居。占地約57000m2,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為維吾爾族民居的聚居之地。
隨著當地人口增加,為提高居住面積,高臺民居逐漸向高空發展,通過不斷的加蓋,逐漸形成“過街樓”、“半截樓”、“懸空樓”等獨特的建筑景觀。
受到歷史、文化及宗教影響,高臺民居的庭院布局、室內裝飾體現出濃厚的伊斯蘭藝術風格。
民居群落的建筑群依高崖土坡的地勢而建,錯落有致。因此。高臺民居的街道街巷自然曲折,小巷密集而幽深,宛若一座迷宮。蜿蜒曲折的街道可以阻隔風沙,滿足當地居民的隱秘性需求。多數民居受限于街道、地勢等因素,整體建筑具有特殊的角度。高臺民居多以生土為主,木材為輔。沿街外墻用土坯砌成,抹上麥草泥,數十年甚至百年依舊如故。
二、結構體系
針對高臺民居中常見的框架結構,本作品提出一種“鋼材-新疆楊木組合框架結構民居體系”。該體系中的鋼木組合梁柱節點,為楊木與鋼板相互疊加的形式,并設置拱券形隅撐。該體系中的樓板選用鋼筋桁架混凝土疊合樓板。
為進一步提高結構的承載力,本作品提出一種“新型鋼框架-雙鋼板組合剪力墻結構民居體系”,該體系的雙鋼板組合剪力墻-H型鋼梁節點由雙鋼板組合剪力墻及H型鋼梁兩部分組成。
針對兩種結構體系,本作品提出了一種新的維護結構。
喀什地區氣候冬冷夏熱,外墻選為“鋁合金裝飾板-玻璃棉復合保溫外墻板”通過外掛連接的形式進行連接。該連接形式能夠有效保證外墻板的安全可靠,避免冷熱橋,后期還能通過疊合樓板的現澆,隱藏在樓板之中
該外墻板中的豎絲玻璃棉板具有成型好、體積密度小、耐腐蝕等特點。鋁合金裝飾板堅固、美觀且能做成民居特色墻面。疊合樓板具有良好的整體性和連續性,增強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喀什當地有非常豐富的天然石膏和磷石膏礦產資源,內墻可選用石膏墻板。
本作品提出的兩種結構體系,滿足高臺民居的改建與保護需求。
本作品提出的新型鋼木組合梁柱節點,設置拱券形隅撐,用以迎合當地居民的審美需求。能夠在滿足當地居民居住及文化需求的基礎上,提高結構的承載能力。
本作品提出的雙鋼板組合剪力墻-H型鋼梁節點,含有暗梁,方便施工,適合裝配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