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獲獎作品名稱:璞舍——漠里家話,影之尋夢天涯
參賽學校:蘭州工商學院
參賽學生:陳丹、龐博、劉樂樂、丁振珊、梁杰
指導教師:李文秀、趙強、王康妮、馬龍、趙根兄、王天
項目選址在甘肅省民勤縣東壩鎮康家墩的農村居民點,當地地勢平坦以一條主路貫通,交通便利。場地周邊現存大量的生土坯、紅磚等落后材料建筑,附近環繞大量農田,有一定觀賞性,使用人群主要是當地農民住戶,如下圖:
單體建筑:通過對體塊的大小變化和錯落布置實現了各種功能團的區別、基本的采光通風以及營造平臺觀景。
組合建筑群:以抽象傳統如意紋樣作為基本思路,將建筑單體與其組合先后45°旋轉避開東西曬以及北向房陰暗的問題實現了基本的使用建筑要求。在建筑排布設計中根據私密性分有三個庭院式空間類型:單體住戶建筑的私密性小家庭院、4戶單體的鄰親中庭組合和各組合之間排布形成的街頭公園綠化,適應不同類型人群以及表達了家家戶戶的功能需求。每個中庭均位于各自的中軸線上,結合道路的劃分形成規整又活躍的氛圍,體現了中國傳統家居文化,如下圖:
在可持續創新設計:一是環境資源優越,建筑設計與資源利用結合,將太陽能與風能通過太陽能光伏收合屋頂的技術轉化為熱能與電能;二是考慮到當地沙土化環境,建筑設計同環境設計結合,在組合的街頭綠化中采用濕地的做法改善環境,蓄水養水。
本次設計主體采用裝配式鋼結構,中部立柱距高12m,梁柱節點內放置加強構件以及緩震構件連接,使整體桁架結構達到比較理想的抗震效果。主體分為下部涼亭,中部穹頂以及上部屋頂,中部穹頂采用空間桁架結構,在美觀的同時又設置加強構件來加固節點連接,其屋頂設計為斜拉結構,在節點處設置加強件以抵抗風載,并鋪設太陽能板,既有輕質的作用,又可利用太陽能為房屋儲備電力。
在各功能分區間墻體采用輕質墻板,通過連接件安裝拼接于鋼框架,無論是主體結構還是圍護結構均滿足輕質、裝配率高、易施工、易轉化等特點。隨著制造業水平的不斷進步和建筑形式的迫切需求,裝配式鋼結構應運而生,這種新型建筑形式的特點是采用裝配化的生產工藝進行結構構件的制作和安裝,從而縮短了整體建設進度,降低材料浪費和工程造價,保障施工質量安全。裝配式鋼結構通過工廠化的形式進行結構構件生產,涵蓋了結構構件的設計、生產、施工安裝的整個周期,而且通過工程信息化平臺進行建造設計,將傳統的“現場建造”形式轉變為“工廠制造”形式,減少了現場作業量,充分體現了“綠色建筑”的理念。
梁柱H-H-剛接-弱軸,連接方式當采用翼緣焊—腹板栓、全焊接、焊短梁—栓接,均不滿足計算要求,因此在本次節點設計中,采用焊短梁—翼緣焊—腹板栓的節點連接方式。